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苑随笔
避与无可避的虚无
【 发布时间:2015-09-15 】【字体

  也许是年序渐长的缘故吧,这些年来,我渐渐不愿意刻意去解释一些事情了。这倒并非自己渐渐修炼到一种高拔的境界,而实在是懒得地去解释什么,甚或连开口的气力与心思亦没有了。想想也是,所谓人生苦短,白云苍狗,惟有数十载春秋轮转而已。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之间,便已物是人非韶华不再。于是俗世间的误会与愆曲,或大或小或剧或弱,便实在算不得什么。在卑微的蚍蜉人生之中,求得是拈花微笑之瞬的美好与惬足,其中一切的虚伪与矫饰,端的是徒劳可笑的了。

  萨特曾在《禁闭》里设想:在一间地狱的密室里,没有镜子,人与人之间便只能通过他人的目光来评判与观照自身,俾以揭橥自我的真实存在。大家镇日暴露在相互目光的“凝视”之下,芒刺在背,无可逃遁——按照萨特的说法,相互间便陷入了一种悲惨而宿命的地狱之境了。尤为悲哀的是,每个人永不知晓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何种情形,于是便永不停歇地相互凝视着相互猜疑着,相互调适着相互规训着,进退得咎,手足无措,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情形啊。可见,俗世间一切真正的苦难与窘扰,决非来自于外在,而仅仅来自于内心。当我们企图通过别人的目光来获致自我存在的真实之感时,当我们过于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观感与情感并由此遽喜遽悲或忧或乐之时,便宿命地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地狱之境了。萨特说,他人即地狱。而我们每一次攥取存在俾以证明自身的行动,最终还得宿命地归于虚无。我想,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存在!

  于是,我们只好闭上眼睛,保持沉默。一切误会与愆曲,便不再解释,亦不再哓哓证明。甚或任何解释与证明的企图与冲动,都将使我们在萨特的地狱里愈陷愈深无法自拔。愈堕落愈快乐;愈快乐便愈堕落,一切自然而然,一切无可逃避。所谓人世间的爱恨与嗔昵,不过是庸人间相互折磨相互缠纠以致共堕地狱的诱引而已。于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伤害他人的能力,并无时无刻不在相互伤害着的。因为真正的伤害并非来自别人,而仅仅来自于你自己。伤勿论多深且巨,唯有自己知晓,别人永不能同情地体认到。萨特曾经安慰我们道:《禁闭》中的人物都是死人,而幸而我们却是活人,是活人便有选择,便可以逃避。但遗憾的是,我们每个人卑微的一生,本是没来由地被抛入此世,进而注定是被别人“看”着长大的。一旦离开了别人的凝视,“我”恐怕已不是我,而仅仅是一个空洞虚无的符号了。换言之,倘若世上没有了“他”,“我”之存在又有何意义呢?虑及于此,我的脚下便如沙漏般剧倏地下堕了。

  张海斌

  2010年6月6日凌晨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