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陪审 > 媒体报道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多项与司法公正有关的法律案和
【 发布时间:2007-12-28 】【字体

10月24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律师法修订草案、禁毒法草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法草案,将被审议。
  此次会议还将听取两项重要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审判监督制度促
进公正司法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完善检察监督制度促进公正司法情
况的报告。
  回顾十届全国人大这五年,多项与司法公正有关的法律案和报告被审议,开
展过多项与司法公正相关的执法检查,这些都表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十分重
视公正司法工作,积极履行职能,督促司法机关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
利益作为重要使命。
  监督“两高”——
  ●五年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两高”8个专项工作报告,
组织检查了多部法律的实施情况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贯彻实施监督法为契机,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改
进。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完善审判监督制度和检察监督制度促进
公正司法的情况被列为人大常委会监督重点。
  记者了解到,五年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两高”8个专项
工作报告,组织检查了多部法律的实施情况。“两高”认真研究执法检查报告和
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切实改进相关工作,促进了公正司法,监督工作取
得了明显的效果。
  为加强对审判和检察工作的监督,除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听取
“两高”工作报告外,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决定:每年一到二次,听取
审判和检察机关的专题汇报。
  超期羁押,是在刑事诉讼执法检查中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较多的问题
。2003年6月20日,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听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院和公安部“清理纠正超期羁押问题”专题汇报,督促公检法机关解决这一“顽
症”。各级审判、检察机关和公安部门迅速行动,全面清理和纠正已发生的超期
羁押问题,还针对今后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进行研究,用长效机制“管住”超期
羁押。
  2004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听取的“两高”专题工作报告,把攸
关司法公正基础的队伍建设列为重中之重:
  基层法院和检察院工作是司法工作基础。法院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80%在基
层。全国人大内司委针对基层法院检察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专题调
研。2004年10月26日,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两高”关于基层
法院与检察院建设情况的报告,强调应把提高基层法官和检察官的政治素质、业
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工作重点,提出这是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
执法,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
  同时,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要求切实解决基层法院和检察院存在的实际困难
。根据会议要求,有关专门委员会会同“两高”就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与有关
方面反复协调。当年,中央编制人事部门启动解决此前机构改革消减“两院”人
员编制遗留问题的研究论证工作。增加法院和检察院办案经费也被列入财政部门
议事日程。
  司法系统内部监督是人大监督的重点。2005年10月25日,常委会第十八次会
议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审判工作监督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
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的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常委会要求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
进司法系统内部监督。
  对常委会的意见和建议,“两高”高度重视。全国法院系统进一步完善“立
案与审判、审判与执行、审判与监督”分立等制度。检察院系统开始推行讯问职
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做法,逐步建立职务犯罪案件撤案或不起诉报
上一级检察院批准的制度,立案和逮捕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的制度,进一步强化
对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违法行为的法律监督。
  立法“引路”——
  ●高度重视涉及公正司法、公正执法的法律起草和修改,进一步规范司法工
作,促进公平正义
  高度重视涉及公正司法、公正执法的法律起草和修改,是本届常委会一大亮
点。
  2004年常委会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五)。此外,还作出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
制度的决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
前项决定进一步保障了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有利于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监督,
弘扬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后项决定明确从事司法鉴定人员和机构的条件,
规范了司法鉴定行为,有利于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
  2005年常委会审议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公证法、刑法有关规定的解释和决
定。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社会治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常委会在审议过程
中始终注意把握两条:一是该法适用范围和处罚规定与刑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区
别和衔接;二是既赋予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必要的权力,同时对权力的行使加以
规范和监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彰显公正司法、公正执法。
  为了更好地规范司法工作: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有关条款的解释,明确有
关条款的含义和适用对象,以准确适用刑法,有力打击犯罪活动。针对走私、盗
窃、损毁、倒卖或者非法转让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犯
罪活动,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文物的规定适用于具有科学价值的
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针对出口退税环节利用其他形式和手段实施骗税
的犯罪活动,明确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
其他发票”规定的含义。
  2006年常委会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六)、关于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
—刑事法律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
  针对违法犯罪出现的新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地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
),对安全生产事故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妨害公司和企业管理秩序犯
罪等规定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加重了处罚力度,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意义重大。
  为确保死刑判决慎重和公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人民法院组织法有关条款进
行修改,取消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的规
定,将死刑案件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这充
分体现对人的生命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图片:
  1、日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首设上诉案件自动查询系统。
  (高志海/摄)
  2、黑龙江大庆红岗区检察院日前召开人民监督员会议。(陈太明/摄)
  3、福建厦门思明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在法庭庭审中提问。(蓝添艺/摄)
  4、江苏如皋法官、检察官利用休庭时间,为当天参加庭审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准备生日蛋糕。 (孟大庆/摄)

               《人民日报》 〔20071024 第13版〕